宋代茶文化及饮茶风尚
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宋代茶文化及饮茶风尚

茶兴于唐盛于宋

宋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,茶史上有“茶兴于唐盛于宋”之说。无论是制造工艺还是品饮艺术,宋代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。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,“盖人家每日不可缺者,柴米油盐酱醋茶”,“夫茶之为民用,等于米盐,不可一日以无”。特别是上层社会嗜茶成风,皇帝也常在得到贡茶后举行茶宴招待群臣,以示恩宠。

宋朝当时建茶的崛起、茶类生产的转制、及城镇茶馆的风靡都是茶文化之风鼎盛的表现。这三者中特别是茶类生产的转制,从传统的紧压茶类逐步变成生产末茶与散茶,对于中国后世茶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的影响。

从历史的气候角度来看,唐朝是中国古代对茶叶发展最为有利的时期之一,而宋朝因气候转冷,宜兴与长兴早春茶树发芽推迟,不能保证茶叶在清明前进贡到汴京。于是造成茶叶生产南移,生产贡茶的任务由顾渚南移到福建茶区,在建安(今建瓯)的北苑设立专门机构“龙焙”,负责生产供皇宫御用的贡茶。

北苑“龙焙”专门生产只供皇宫饮用的龙凤茶,这也是一种饼茶,宋代又称团茶、片茶,是在模具上刻有龙凤图案,故称龙凤茶。蔡襄之后,宋代贡茶开始往更加精细的方向发展,品种越来越多,茶饼越来越精巧,北宋初年的大龙凤团茶,八饼为一斤,“小龙团”二十饼为一斤,且名目繁多,如:龙团胜雪、御园玉芽、万寿龙芽、玉叶长春、瑞云翔龙、太平嘉瑞、龙苑报春、玉华、寸金、雪英等等,当时就有“建安茶品甲天下”之称。

宋茶的制法与唐代人相似,只是更为严格、精致。如采摘来的茶叶,经挑选后再洗涤,然后蒸,蒸过后要“榨”,以除去茶汁,尽可能减少青草气和苦涩味,促使茶色趋白。不少龙凤团茶还杂以龙脑等名贵香料,使身价倍增。

建茶名扬全国,也带动了福建其它地区及整个南方茶叶生产的发展。到了南宋时期,产茶地区已经由唐代的43个州扩展为66个州共242个县,可见宋茶之盛。

宋朝饮茶风尚

宋朝的茶文化从宫廷兴起饮茶风尚开始。饮茶成为宫廷日常生活内容,考虑全国大事的皇帝、官员,很自然地将之用于朝仪,因此,茶在国家礼仪中被纳入规范。至于祭神灵,宗庙,更为必备之物。

朝廷春秋大宴,皇帝面前要设茶床,皇帝出巡,所过之地赐父老绫袍茶帛;皇帝视察国子监,要对学官、学生赐茶;文人以茶为聚会仪式,或朝廷亲自主持文士茶会已是经常行为。在《宋史·礼志》中到处可见“行茶”之记载。

宋代以前,茶文化几乎是上层人物的专利,至于民间,虽然也饮茶,与文化几乎是不沾边的,宋代城市集镇大兴,市民成为一个庞大的饮茶群体。

宋代茶肆不仅在大城市十分兴旺,小城镇也比比皆是,小说《水浒传》中有多处反映,最为大家熟悉的便是武大郎隔壁的王婆茶坊。

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,它的兴起把茶文化从文人化和上层社会推向民间,成为茶风俗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北宋汴京民俗有人迁往新居,左邻右舍要彼此“献茶”,邻居间请喝茶叫“支茶”,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卷五《民俗》记载:“或有从外新来邻左居住,则相借措动使,献遗茶汤,指引买卖之类。更有提茶瓶人,每日邻里互相支茶,相问动静。”

“客来则敬茶”之礼发展到近代,“客来敬茶”之风遍及全国,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。

来源:茶艺大师工作室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